少数民族美术专业
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专业介绍
中国少数民族的绘画、 雕塑、 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总称。它们多具有本民族的美学意趣、内容和形式,是本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反映,为本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。
中国古代曾把少数民族美术称作“番族画”。宋朝《宣和画谱》开始使用此词。该书认为“番族画”要强调各兄弟民族文明友好的内容,尊重他们的风土故习,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形体结构,如实描写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衣冠,可达到按图可考的程度。对于鄙贱兄弟民族的作品,不得记入画谱。
在相互毗邻的多民族地区,各民族的美术既有共性,又有个性。例如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南的古代各民族,大多有铜鼓艺术。铜鼓上有丰富的动物纹样,如扬子鳄、蛙、翔鹭、牛、虎等;有反映社会风俗的场面,如划船竞渡、舞人羽冠长剑、杀牛杀人祭祀等,皆为南方各族美术共有的特色。广西西林一面铜鼓上刻有以翔鹭、竞渡、羽人为主题的纹样,与云南、贵州的铜鼓纹样宛若一版所制。铜鼓艺术的装饰手法,从抽象讹变的图案到写实纹样,尤其是斜方式菱形的四方连续几何纹样,对于傣锦、壮锦、土家族的印花、苗族和布依族的蜡染艺术,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与传统的本土文化相对照,有鲜明的共性。
少数民族美术的名迹甚多,如壮族的花山壁画,白族的剑川石窟,北方游牧人的阴山岩画,高句丽的墓室壁画,侗族的风雨桥建筑艺术等,均以独特的民族风格而著称,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少数民族美术有了新的发展。经过高等院校的培养教育,已初步形成一支少数民族的美术专业人材队伍,并有了一些专家、教授、画师和蜡染师。他们继承传统的美术遗产,发展了本民族的艺术。如对苗族的蜡染艺术进行了新的创造,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得好评。
中国少数民族美术